欧洲研究所中欧法律合作项目组赴比利时、意大利进行学术交流

  2025423日至30日,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欧法律合作项目组一行赴比利时和意大利,到访当地欧洲研究机构、大学、中国驻外机构和法律实务部门,就WTO改革、双边经贸法律合作以及中欧学术对话机制等议题,和欧方专家学者及实务界人士开展学术交流。 

  项目组一行四人分别是:WTO“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MPIA)仲裁员、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杨国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盟法研究室叶斌主任、张晨阳博士,以及南开大学法学院胡建国副教授。 

  本次访问是在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的背景下,欧洲研究所为加强中欧学者对话、探索中欧在经贸法律领域开展高水平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期间,项目组重点向欧洲学者和实务界人士推介《中欧WTO改革联合声明(学者建议稿)》(简称《建议稿》)。该《建议稿》由杨国华教授与曾任欧盟常驻WTO代表的约翰·阿利斯泰尔·克拉克(John Alistair Clarke)共同发起,旨在为中欧在当前全球经贸形势下探索多边解决方案提供学术参考。 

  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聚焦WTO改革与中欧经贸法律合作 

  424日,项目组在布鲁塞尔VVGB律师事务所出席“中欧WTO改革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上,杨国华教授全面介绍了《建议稿》的起草背景、内容及意义。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国际法教授、MPIA仲裁员约斯特·鲍威林(Joost Pauwelyn)和欧盟中国商会传播与调研主任梁淋淋与谈。项目组叶斌、胡建国和张晨阳等就中欧法律合作、WTO改革等议题与现场欧方学者深入交流。欧洲法律媒体Mlex和欧盟中国商会公众号对研讨会进行了跟踪报道。   

  当天下午,项目组到访全球贸易协会(Amfori),与该组织高级法律顾问斯图尔特·纽曼(Stuart Newman)就中美贸易摩擦、欧盟供应链法及中欧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领域的法律合作进行深入讨论。 

  425日上午,代表团访问欧盟中国商会,与商会方东葵秘书长举行工作会谈。方秘书长表示,商会将积极支持《建议稿》及中欧经贸法律对话,并希望以中欧建交50周年为契机,推动中欧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新进展。 

  当天下午,项目组一行应邀赴中国驻欧盟使团,就当前中美欧经贸形势进行深入交流。 

  在布鲁塞尔停留期间,项目组还拜会了资深贸易专家约翰·阿利斯泰尔·克拉克,就《建议稿》和当前中欧经贸法律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赴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欧法律合作圆桌对话 

  428日,项目组转抵意大利佛罗伦萨,到访欧洲大学学院(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 EUI)。EUI是由欧盟委员会和部分欧盟成员国共同设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研究型大学,在欧洲一体化、全球治理及法律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当天上午,EUI校方首先在主校区Badia Fiesolana为代表团举行欢迎仪式,为项目组一行介绍EUI对华合作的有关情况。 

  随后,项目组在EUI罗伯特·舒曼高级研究中心出席首届“中欧经贸法律合作圆桌对话会”。会议上,杨国华教授系统说明《建议稿》的核心内容,强调当前中欧推动WTO改革议程的有利条件。胡建国副教授介绍《关于在特朗普2.0时代支持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的公开声明》,分析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叶斌主任探讨中欧在贸易、投资、供应链及绿色数字转型等领域的法律合作机遇,重点推介“中欧法律学术对话机制”倡议,提议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学术交流与对话机制。 

  中方发言后,EUI全球经济项目主任伯纳德·霍克曼(Bernard Hoekman)、国际经济法讲席教授塞尔吉奥·普伊格(Sergio Puig)及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教授格雷戈里·谢弗(Gregory Shaffer)与谈。与谈人肯定了《建议稿》的起草思路、时间节点和积极意义,并就未来中欧在经贸领域开展高水平合作分享了看法。在场的EUI研究人员还就ESG、数字治理、人工智能监管等议题和项目组进行了讨论。 

  作为欧洲研究所庆祝中欧建交五十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中欧法律合作项目组访问比利时和意大利并出席系列研讨会,增进了中欧法学界对经贸热点议题的相互理解,推动形成共识。双方学者一致认为,面对全球经贸格局深刻演变和极大不确定性,中欧研究机构应加强交流和对话,凝聚共识,共同捍卫和完善多边经贸法律体系。    

  供稿:杨昆灏、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