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研究所名家讲坛第七讲成功举办

  2024102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原副校长杨慧林教授应邀莅临欧洲所,主讲名家讲坛第七讲“东西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对话中的中国思想”。欧洲所党委书记公茂虹出席,副所长赵江林主持。 

  杨慧林教授围绕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展开讨论。首先,东方与西方语言的不同导致了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文化以一元论为基础,其形而上学更多强调的是完美的“一”。中国文化注重二元之间的对立统一,因此强调阴阳之间的调和与平衡。《庄子·秋水》中的“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即表达了此意。中国哲学既可以“各美其美”,也可以“美美与共”。杨慧林教授指出,不同的思维方式致使东西方在面对相同概念时会产生不同的解读。 

  即便如此,中国与西方也可以异中求同,基于相互理解开展文明对话。中国文化的对立统一观念在近现代以来西方思想的发展脉络中得到回响。杨慧林教授引用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等后现代哲学家的理论和观点,并结合西方的绘画和电影等艺术形式,指出近现代的西方哲学思潮也呈现出对主客之间对立统一的追求,同东方的经学、佛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为东西方之间实现跨文化对话创造了条件。 

  杨慧林教授最后指出,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也曾提出“世界之中国”的概念。从“世界之中国”的角度看,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而东西之间的对话式研究则是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路径和前提,通过对话和比较可实现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与会者围绕西方社会的对华认知、西方中国学研究现状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深入而热烈的交流。讲座结束后,公茂虹书记进行了总结。    

  撰稿:马麟贺 

  校对:齐天骄 

  审核:赵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