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2023年年会暨“中法关系60周年与法国研究的新视野”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在中法两国即将迎来建交60周年之际,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于20231027日至29日在武汉大学召开年会,主题为“中法关系60周年与法国研究的新视野”。 

  28日上午的开幕式由法国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金岭主持,中国欧洲学会秘书长宋晓敏、法国研究分会会长丁一凡、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卿、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李圣杰先后致辞。 

  宋晓敏秘书长代表中国欧洲学会致辞。她表示,中国欧洲学会作为国内欧洲研究界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应当抓住区域国别学的发展机遇,提高政治站位,组织学界进行专题研究,助力新一代学人的成长,共同推动学术交流和欧洲研究的繁荣发展。丁一凡会长代表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致辞。他回溯了法国研究分会的发展历程,指出区域国别研究的热潮将为法国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他认为,学界对法国的研究和理解进一步深入,从对法诸多领域的研究中汲取教训、获取经验,推动法国研究的发展。方卿院长表示,武汉大学作为最早致力于对法研究的高校之一,在法国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研究有历史、有传承、有未来,值此《法国研究》创刊40周年、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共溯历史、研判形势、展望未来。李圣杰院长代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致辞。他表示,武汉大学历史悠久,外语种类齐全,位于中法两国交流的桥梁武汉市,在法国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将继续紧扣中法关系主题,加深与法国的交流合作。 

  在分列两天的主旨发言中,近二十位在法国研究不同领域深耕的学者依次围绕法国政治经济形势、法国社会文化、中法关系、法国对非政策议题展开深入分析,探究法国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措施,并就中法之间如何更好地交流合作提出政策建议,为深化法国研究提供新的思考与启示。 

  28日上午进行的第一阶段主旨发言聚焦法国政治经济形势与社会文化议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于江对法国外交历程进行了回顾,并指出其为国际安全与战略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认为法国所创造的一系列外交理念为其在霸权角逐、推动区域一体化和建设欧洲战略自主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永升教授从法国视角展示了中美欧数字经济与AI经济的模型竞合,认为法国在数字监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或是中法未来可以合作的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副院长王鲲阐述了法国郊区骚乱的新特征,指出2023年郊区骚乱的暴力化政治极化特点显示出法国移民群体原住民之间的分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李轶伦副教授以详实的数据列举了法国社会保险防止欺诈骗保的数字化举措,认为我国可以部分地汲取经验教训。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朔教授将目光聚焦于法国系统性的种族主义,强调我们应对其重新认识。 

  29日上午进行的第二阶段主旨发言中,中法关系60周年回顾与展望、法国对非政策成为学者关注的主要议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张骥教授从战略自主与战略伙伴关系两个角度探讨了大国竞争时代的中法关系,并认为在新的世界格局背景下,中法仍存在着超越战略竞争、成为战略伙伴的可能性。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赵如涵教授通过实证分析调查了160家法国智库的涉华议题和话语框架,呈现了一个与通常认知存在一定差异的法国智库的“中国观”。她还指出,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或应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努力方向。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宋鲁郑研究员回顾了中法关系发展和波动的内在根源,认为两国关系仍有可能行稳致远,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方面存在合作空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谷名飞副教授关注马克龙政府的“新非洲政策”。他指出,马克龙“新非洲政策”旨在改变法国在非的负面形象,政策的制定是基于法国整体的外交布局和维护其“大国形象”的多重考量。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薛晟副研究员深入剖析了马克龙执政期间对非政策转型的一系列举措及其表现,他表示,未来法国为追求其大国地位仍将不会放弃在非洲的利益。 

  28日下午的小组研讨环节,两个分会场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从多学科视角、多议题领域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闭幕式上,丁一凡会长对本次年会进行了总结,并希望更多的青年学者投入到对法研究中,推动法国研究的深化发展。大会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此外,27日晚召开的法国研究分会会员大会与理事会分别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增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于江为法国研究分会理事、副会长的事宜。在接续召开的《法国蓝皮书:法国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上,丁一凡主编讲解了蓝皮书的诞生历程,并鼓励相关领域的学者继续提供新颖独到的见解,积极投稿。 

  本次会议由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主办,《法国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欧洲文明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贵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湘潭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四十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    

  撰稿:李胜泽 

  校对:齐天骄 

  审核:刘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