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变动与中美欧三边关系”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2年7月4日14:00—17:00,“国际格局变动与中美欧三边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欧洲对外战略调整与中欧美关系研究”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研究员主持,中国社科院美国所所长倪峰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美国所所长王鸿刚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刘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左希迎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教授祁昊天博士分别进行了发言。中国社科院欧洲所部分科研人员参与了此次研讨。  

  冯仲平所长向参会嘉宾致欢迎词。他指出,此次活动的目的是邀请国内美国问题研究专家,聚焦美国内政外交视角下的中美欧三边关系,从理论、战略和政策三个方面展开研讨。  

 

  倪峰研究员就“中美关系与中美欧三边互动”做了发言。他认为,中美欧和中美俄两组三边关系对于全球国际格局的影响存在差异和“错位”,前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缘经济领域,而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地缘政治领域。当前的中美俄三边关系的状态和中国三国时代类似,三方力量的博弈呈现出互动性和流动性特征。  

  王鸿刚研究员以“国内政治与美国对外决策”为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美国经济长期发展不均衡,未来前景并不乐观,国家地位普遍受到质疑的大背景下,当前和未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将受到国内政治极化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会外溢到对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中  

  左希迎教授以“大战略、联盟管理与中美欧关系”为题,从拜登政府整体战略设计、拜登政府如何处理和盟友关系、对中美欧关系的影响三个方面做了发言。他认为拜登政府整体的大战略设计概括为革新“美国例外论”,通过修复民主和结盟来恢复实力,以及战略竞争,核心要点是突出美国在全球范围的楷模形象和道德引领能力。  

  刘丰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国际关系理论与中美欧关系”。他认为,在界定大国关系时需要区分关系性质和互动形态两个维度。从理论上看,大国关系有朋友、伙伴、对手和敌人四类关系性质,竞争、合作、对抗是三种互动形态。具体到中美、中欧和美欧三组双边关系,美欧关系属于朋友,态势上主要是合作,少数议题有竞争;中欧关系属于伙伴,互动形态上呈现合作与竞争并存;中美关系正由伙伴滑向对手,竞争和对抗加强,合作空间缩小。整体上来看,中欧关系并不从属于中美关系,仍会独立于中美战略竞争发挥作用。 

  祁昊天博士以“俄乌冲突背景下的美欧防务合作”为题进行了发言。欧洲防务自主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威胁的来源和认知,俄是主要威胁来源,但是欧洲内部对其威胁的定性和大小存在争议,总体性的民众认知和各国精英认知存在差异;二是主权国防务能力与欧洲整体防务存在矛盾和协调问题;三是欧洲与美国、北约之间的防务能力差距和定位存在不确定性。俄乌冲突加强了欧洲国家提高防务能力的需求动力,却同时可能放大以上矛盾与不确定性。  

  发言环节结束后,与会专家与所内学者继续就俄乌冲突走势、美国对外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撰稿徐若杰  

  摄影:吴迪  

  审核:冯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