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弘出席雅典民主论坛

  第九届雅典民主论坛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希腊雅典举行。本届论坛由《纽约时报》主办,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论坛主题为“坚守与更新”(Resilience and Renewal)。9月29日,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在“风云变幻:危机模式下的地缘政治”环节线上发言并参与小组讨论。该环节由《纽约时报》驻欧洲首席外交记者史蒂文·厄兰格(Steven Erlanger)主持,发言嘉宾还有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民主和人口)杜布拉夫卡·舒卡(Dubravka Šuica)、ElectHER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伊比约克·法博罗德(Ibijoke Faborode)。 

(从左到右)小组主持人、《纽约时报》驻欧洲首席外交记者史蒂文·厄兰格(Steven Erlanger);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民主和人口)杜布拉夫卡·舒卡(Dubravka Šuica 

  周弘教授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的民主制度及中方对民主的理解。她表示,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国启动了一系列改革,以改善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治理。这些改革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就是决策是否更加贴近公众,广大群众对政策是否满意。周弘指出,不同国家的民主有相同之处,但对民主的理解和民主制度结构有所不同。我们不应该把差异作为冲突或对抗的理由。现代历史告诉我们,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尊重和互利互惠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值得去追求的。世界不应该因为意识形态而被割裂开来。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大变革时期。如果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抓住机遇,应对共同威胁,并为未来的突发事件做好准备,这些变化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讨论中针对中国的崛起引发部分国家不安的问题,周弘表示,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我们面临不同的叙事方式。民主和科学一直是中国几代人的追求,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主和科学的目标。周弘认为,民主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演变。新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无疑对民主制度的架构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更多人的声音将被聆听,决策的过程将更加扁平化,官僚主义与科层制带来的低效将有所改善,无谓的党争将被唾弃,当然新民主的具体形式还正在形成中,有待观察。  

  谈及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关系,周弘认为中国与非洲各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为了谋求更好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紧密合作。中国给予了非洲各国多元的支持,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非之间形成了互利互惠的良好循环。但是,我们的努力有时会被曲解,尤其是被西方的一些报道曲解。当然也不乏真实的描述,例如美国大学教授黛博拉·布罗蒂格所撰写的《龙的礼物》就客观地描述了中非之间的农业合作。 

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   

  关于欧盟委员会在面对未来挑战的态度,杜布拉夫卡·舒卡表示,欧洲应该吸取以往的教训不断向前发展,避免陷入与外界隔离的困境。孤立主义是不可取的,当务之急是全球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欧洲希望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民主发展,在价值观一致的条件下与各方不断建立透明包容的合作关系。 

  伊比约克·法博罗德认为,非洲认识到了新常态带来的变化并在努力调整以适应。在当下超级大国的竞争中,非洲的各国将不断进行权衡和自我调整以更地融入现在的国际体系当中。非洲国家本身将努力把握外部机遇,但同时也从完全依靠与外界合作逐步转向开始开展非洲各国间合作。  

  雅典民主论坛成立于2013年,由民主与文化基金和《纽约时报》联合举办,现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通过提升政府治理与加强公民参与来促进社会发展。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