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欧洲司王文刚参赞在我所谈16+1合作的成效

  201646日上午,外交部欧洲司王文刚参赞到访欧洲研究所,并作了题为“苏州会晤后‘16+1’合作的潜力及问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主持,来自外交部欧洲司的官员及欧洲所的学者参加。 

  王文刚参赞在演讲中高度评价了苏州会晤的意义及成果。他表示,作为“16+1”合作四年来的集大成者,苏州会晤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提出了“16+1”合作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17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会晤首次确定“1+6”合作框架。所谓“1”就是未来5年,17国携手建立新型的、更加紧密的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伙伴关系。所谓“6”,就是围绕六个重点合作领域展开务实合作。 

  王参表示,苏州会晤以来,“16+1”合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成功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正式揭牌成立;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正式启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精品葡萄酒展示区”在北京落成;“16+1”人文交流年正式启动。此外,中东欧国家如黑山、马其顿等已立法确定中医药的地位,2015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促进年也成果丰硕。智库、媒体、教育等多方面的交流卓有成效。其中,王参特别肯定了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在人文交流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另外,王参还重点介绍了中国—中东欧国家产能合作及“三海港区合作”倡议。中国港湾集团在今年219日与里加商业港集团签署了里加港煤炭码头项目合同,这是今年“16+1”合作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对于“16+1”合作的机遇与潜力,王文刚参赞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契机。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仍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在经贸投资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中东欧国家媒体对华认知趋于客观。中东欧国家的青年一代也通过各类新媒体、新平台等不断深化对中国的了解。同时,王参也指出了当前“16+1”合作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缺少大项目、贸易逆差问题、投融资瓶颈等。 

  对于2016年的规划,王文刚参赞讲到,今年的主要工作包括:落实三海港区合作倡议;发挥核电、铁路等项目对产能合作的示范效应;推动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尽早开工;推动“16+1”合作与“一带一路”更好对接;实现16+1金融公司尽早落地;办好“16+1”人文交流年;推动中欧双方在“16+1”框架下开展三方合作等。 

  随后,王文刚参赞就有关问题与欧洲所的学者进行了互动。讨论气氛良好,反响热烈。 

  最后,欧洲所所长黄平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黄所长感谢外交部对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的大力支持,并表示未来该网络将配合外交部的工作,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