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所举办“2013-2014年意大利政治经济形势与展望”研讨会

    2013年1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意大利研究中心召开了“意大利观察:2013-2014年度意大利政治经济形势与展望”研讨会。意大利都灵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副主席焦瓦尼•安东尼诺(Giovanni Andornino)副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孙彦红副研究员分别就意大利政治形势与中意关系、当前意大利经济形势与前景做了主题发言,之后与参会人员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

    焦瓦尼•安东尼诺副教授的发言以“意大利尚未结束的转型与危机后的中意关系”为题。他指出,在过去几年的危机冲击下,意大利政局虽然也几经起伏,但是仍然大致保持了稳定,同时意大利政府的外交政策并未发生大的改变,当前意大利政府具有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的愿望。在分析影响中意关系的重要因素时,他提出,除了双方经济实力与结构的特征及相对变化之外,影响双方相互认知的文化与政治因素实际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其中政府的外交政策、议会的认识、学者的解读、媒体的宣传导向等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作为长期关注中意关系的学者,他强调,目前中意两国对于对方的认知存在相当大的不对称,各自的相关研究力量也很欠缺,目前他所在的都灵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正在通过一本旨在专门介绍与评论当代中国的杂志(OrizzonteCina)为促进两国政府机构、企业界和知识界的相互理解做出切实努力,今后还期待开辟出更多的渠道来普及和深化意大利对于中国的认识。

    孙彦红副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当前意大利经济形势评析”。她认为,过去几年的危机对意大利经济造成了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冲击,目前该国经济仍缺乏复苏的坚持基础,然而,危机并未造成意大利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也未从根本上动摇意大利经济(尤其是中北部地区)的竞争力。危机迫使意大利进行了一些实质性的改革,符合该国解决长期积累的大量结构性矛盾的现实需要。中短期而言,意大利经济的复苏恐怕更多地需要借助于外部经济大环境的逐步好转以及与外部经济的合作,这为深化中意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长期而言,若想彻底摆脱危机,步入可持续增长的轨道,通过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提供公共部门效率、激发经济活力与提振内需才是必经之路。当然,改革已经而且仍会继续遭遇巨大的阻力,任重而道远。

    会议由欧洲研究所意大利研究中心主任罗红波研究员主持。来自商务部、外交部、中联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机构的学者、记者共约20人参加了会议。此次研讨会也是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会本年度的一次重要活动。